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风学社网站 | 热门信息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学术新论
北京中轴线的文化空间格局及其重构(下)
来源:   作者:张宝秀,张妙弟,李欣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04

三、现今北京中轴线的空间格局

历经民国,发展至今,特别是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为界线,北京中轴线发生了诸多变化,其空间形态局部有所变化,但变化相对较小,多数空间单元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得以保存,总体空间格局得以维持,但是中轴线及其各空间单元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今北京中轴线的空间格局可以分为15个单元,如图2所示。有些空间单元边界依然明确,但有些单元现今的边界已经不够清晰,如正阳门大街、地安门外大街等,这类单元的宽度定在包含临街一排房以及与大街对接的胡同口。

1.永定门单元:现为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为方便交通与整治护城河河道,原永定门瓮城和城楼、箭楼相继于1950年和1957年被拆除。2004年,永定门城楼在原址复建,复建的永定门城楼城台东西长31.4米,南北宽16.96米,高8米,城楼通高26.04米,两侧各修复城墙16米。

2.天桥单元:现为紧邻天坛单元与先农坛单元、位于两个单元之间的天桥大街区域。天桥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经历多次改建,最终在1934年拓宽正阳门和永定门之间的马路时被拆除,从此天桥进入了“有名无桥”的时代。2013年,随着中轴线南段西侧天桥演艺区建设工程的推进,在原天桥位置南40多米处,中轴线的绿化带正中,复建了一座历史文化景观桥,新景观桥长14.4米,最宽处8米,桥东西两侧竖立着两座仿制石碑,碑文分别为《正阳桥疏渠记》和乾隆御制《帝都篇》《皇都篇》。

3.天坛单元:现为天坛公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随着封建帝制被推翻,天坛失去了国家祭祀礼仪空间的地位,1918年被辟为公园,其性质和功能已经发生巨大转变。

4.先农坛单元:现为先农坛公园,中国古建筑博物馆所在地,与天坛单元东西对峙。如今西城区已将先农坛公园复建提上日程。

5.正阳门大街单元:正阳门大街,俗称前门大街,北起五牌楼,南至原天桥所在地。正阳门大街至今仍是北京民俗市井商业区域,在2008年修缮整治工作完成后,五牌楼、有轨电车重现于前门大街。

6.正阳门单元:正阳门,俗称前门,现存城楼和箭楼。1915年,为改善正阳门前交通拥堵状况,实施了正阳门改造工程,拆除了东、西、南三面瓮城城墙。1949年以后,为了方便交通,拆除了正阳门剩余城墙等,基本形成今天的格局。正阳门现存建筑为1903年至1906年重修城楼与箭楼后的样式。

7.天安门广场单元:由明清时期的棋盘街、宫廷广场与天安门共同组成,南连正阳门,北至天安门。辛亥革命后,天安门广场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贯通了东西两城之间的交通,千步廊等被废除,棋盘街改变了棋盘形状。1949年以后,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棋盘街彻底融入天安门广场,而原宫廷广场则经历了一系列改造工程,拆除了中华门(明大明门,清大清门) 、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和广场的红墙,拆除了原“文东武西”衙署,新建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 、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大型公共建筑,成为了一处规模宏大、政治意义突出的人民广场。

8.端门单元:北以午门前筒子河南岸为界与紫禁城单元相邻,南以天安门为界与天安门广场单元相邻,不包括天安门广场,东、西分别以太庙西墙、社稷坛东墙为界。

9.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 单元: 位于天安门东侧。太庙于1950年改作劳动人民文化宫。

10.社稷坛(中山公园) 单元:位于天安门西侧。社稷坛于1914年改作中央公园。1926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曾在坛北的拜殿停灵,1928年拜殿改名“中山堂”,公园改名“中山公园”,并增建了一些风景园林建筑。

11.故宫单元: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原为明清两朝的皇宫紫禁城。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后于1924年11月5日被逐出紫禁城,作为北京中轴线基点和出发点的明清紫禁城,其原有性质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称故宫。紫禁城的前朝和内廷先后收归国有,并先后于1914年和1925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1948年,上述所、院合并为故宫博物院。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是一座世界级博物馆。

12.景山单元:现为景山公园。南起景山前街接续故宫单元,北至景山后街衔接地安门单元。景山是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处。1928年,景山被辟为公园,正式对社会开放。1949年以后,对景山园内建筑多次进行修缮,安装了自来水、下水道、供电设施等,铺装了山道和园路,1955年重新开放。

13.地安门单元:南起景山后街,北连地安门外大街。为方便交通,1913年和1923年,地安门东西两侧皇城城墙分别被拆除; 1954年又将地安门拆除。地安门通向景山道路两侧的南北向红色宫墙如今仍在。2011年开始在原地安门内左右两侧,原址复建两座二层古建筑,各为300平方米左右,曾为清朝内务府满、蒙、汉三旗公署,北京市文物局称此为复建“燕翅楼”工程,已于2014年12月竣工。

14.地安门外大街单元:南起地安门,北至鼓楼。明清时期,地安门内为皇家禁地,而地安门外商贸活跃,市场繁荣。直至今天,这一带仍是商场店铺鳞次栉比。

15.钟鼓楼单元:即钟楼、鼓楼,位于地安门外大街北端。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后,钟鼓楼失去了原有的报时功能,民国时期曾作为民众教育场所,现为钟鼓楼文物保管所所在地。鼓楼和钟楼先后于1987年和1989年对外开放,接待游客参观。

四、现今北京中轴线的文化空间类型

北京中轴线,历经元、明、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多个历史时代的规划、建设、改造,见证了北京几百年的城市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顺应时代从封建王朝到人民当家做主社会的变迁,北京中轴线由为帝王及其统治服务向着人民当家做主、为人民服务方向转变,形成了与明清时期中轴线相互联系但又有着本质区别的文化空间类型,政治文化广场、博物馆文化宫、城市人民公园、商业休闲空间等公共场所和文化场所成为其主要的存在形式。

(一) 政治文化广场

北京中轴线上诸多空间单元的政治功能已经消退,现今仍保有政治功能兼具文化功能的空间单元是天安门广场,包括整个广场、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在内。自辛亥革命之后,天安门广场逐渐转变为民众的政治集会场所。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改造扩建的天安门广场,不仅建筑外貌、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被时代赋予了新的政治意义,成为人民的广场,取代了明清紫禁城位居中轴线之核心的地位,成为当今北京中轴线的重心之所在,成为国家政治中心的象征,既为国家典礼服务,为议政、施政服务,也为民众大型集会、文化活动服务,每天都有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天安门城楼图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组成部分,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新建的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乃是新时代的国家历史之展现,人民社稷之所在,可以说是新形式的“左祖右社”。

(二) 博物馆文化宫

如今,正阳门、端门、故宫、先农坛、钟鼓楼、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 等单元的功能基本相似,多已作为博物馆或文化宫而存在。故宫博物院是驰名中外的世界级博物馆,太庙作为劳动人民文化宫,正阳门箭楼内以老北京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为主题进行陈列展览,端门城楼大殿设置百位帝王等主题展览,先农坛目前作为中国古建博物馆展示古代建筑和先农坛文化精髓,钟鼓楼则以更鼓、铜钟展陈及击鼓表演等方式向大众宣传、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三) 城市人民公园

新的时代赋予了天坛、社稷坛(中山公园) 、景山三个单元新的功能和性质,先后作为城市公园类公共空间向大众开放,建设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成为市民参观、游览、赏花、休憩、开展科学文化活动和锻炼身体的公共场所,充分体现了这些单元以及中轴线整体由为封建帝王服务向为人民服务的彻底转变。

(四) 商业休闲空间

如今的正阳门大街、天桥、地安门、地安门外大街与永定门等单元属于商业或休闲空间。天桥、正阳门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单元的民俗商业文化空间性质,经历几百年的历史洗礼,仍然延续到了今天。中轴线南段正阳门大街的改造、天桥演艺区和历史文化景观桥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正阳门大街和天桥单元的文化休闲和商业空间功能。地安门单元,经历了多次拆除、改造工程,由明清时期的安全防御空间,先是转变成商业空间,后又向休闲空间转变。

五、北京中轴线文化空间的不断重构

城市空间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城市空间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作为北京城市空间基准之轴的北京中轴线,和整个北京城一样,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着,随着时代在变,随着时代的思想和文化在变,在变化中不断被赋予新的空间意义。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过程,北京中轴线的空间结构、标志节点、使用功能和文化内涵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是其文化空间不断重构的过程。每一次重构,都体现着时代的价值追求、文化理念和形势要求。文化空间重构,就是对城市或区域文化空间的体系结构进行重新构建,既包括实体空间的重构,也包括思想文化内涵的重构,既有彻底的革命性的整体重构,也有微调整的非革命性的局部重构。

历史上,明朝放弃元大都中轴线上的宫殿、都城南墙及其城门等主要建筑,重建北京城及其中轴线,这是一种比较彻底的实体空间的重构过程,但其思想文化内涵依然是封建的,是为帝王皇权服务的,可见其思想文化是基本延续的。从明清时期,经过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封建王朝统治被推翻,北京中轴线的实体空间发生了局部的有限的变化,没有发生彻底的解构,但是整条中轴线及其各个组成单元的思想文化内涵和功能作用发生了重大转折和重构,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在每个历史时期,北京中轴线的实体空间和功能结构经常发生着局部的重构现象。明清时期,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钟楼、鼓楼、景山寿皇殿等许多重要建筑,都曾因遭受火灾、人为损毁、调整位置、提高规制等各种原因进行过重修重建; 紫禁城为明清两朝的皇宫,永乐十八年(1420年) 建成以后,一直不断进行着局部的重建、改建。明清时期,也曾多次在中轴线上局部增建新建筑,如先后在正阳门和永定门城楼之外添建箭楼和瓮城。有的重修重建工程,甚至时隔多年,如明代钟楼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建成后不久,即毁于火,直至清乾隆十年(1746年) 才进行重建,两年后竣工,重建时为了防火,整个建筑采用砖石无梁拱券式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对天安门广场进行改造,新建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正阳门、端门、故宫、先农坛、钟鼓楼、太庙等单元作为博物馆或文化宫,将天坛、社稷坛(中山公园) 、景山作为城市人民公园,都是北京城及其中轴线从服务封建帝王转变为服务人民大众所进行的文化空间转变和重构过程。近些年,先后复建曾为方便交通而拆除的永定门城楼、天桥历史文化景观桥、地安门内“燕翅楼”等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是新一轮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空间重构现象。

美国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 Lynch,K.),在其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总结说明城市空间结构对居民在头脑中形成的城市意象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城市实体环境中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是城市意象空间载体的五种主要组成要素,这些相互联系、可见可读的空间要素,是人们最容易感知的物质形态,对城市的可意象性起着关键作用。城市局部意象空间的构成,亦同此理,只是不一定各处都五种要素均备,各个局部空间的重点要素实际上会有所不同。为了保持较为完整的城市或其局部空间形象、环境意象和文化脉络,尽力完善、适当恢复重要的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意象空间要素,进行合理的城市文化空间重构,有利于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标志性文化遗产,可使源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生命力的城市历史文脉得以传承。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核心所在,为了保持今日中轴线较为完整的空间形象、环境意象和文化脉络,进行局部改造、合理复建是恰当的。如今在中轴线上并存着历史上的皇家建筑、现当代国家建筑、文化建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空间格局仍在不断进行着一定的局部的重构与发展,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

作者:张宝秀,张妙弟,李欣雅

* 本文选自《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4月第13卷第2期。

* 感谢作者授权,转发请联系作者。

  热门信息
一位死在圆明园的皇后——孝全成...
圆明园的核心历史文化价值
英法被俘者圆明园受虐致死考谬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圆明园到底建了多少年?
圆明园的建筑与风貌
郭黛姮
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
  最新信息
苏麻喇姑: 大清顶级宫女之谜/a>
剩有燕京烟九节, 白云观里会神...
蒜市口 蒜市口大街 蒜市口地方...
试论通州运河与元代以来的南北文...
藏传佛教与圆明园正觉寺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
清末旗人的祭祀与换索礼节
“ 样式雷 ”图与圆明园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澳门威斯尼斯wns888入口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阚红柳 顾问:黄兴涛>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